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旅游 >

冰雪天路行
2021-08-26 09:36:28   来源:中新河南网   责任编辑:李书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曾饱含深情地讲到:“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这句话感触颇深,浮想联翩。四十年前,我和战友们听党召唤、为国戍边、戎装西行,来到了世界最高的边防线——中印阿里防线。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我们不怕高原缺氧,不怕爬冰卧雪,不怕流血牺牲,成为祖国边境最忠诚的守护者。中印边境线平均海拔5300米,由于山高路险,气候险恶,荒无人烟,孤独和寂寞共存,这里是生命之禁区。我和战友们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在这生命禁区完成了一项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经过一次次血与火的生死考验,种种经历使我真正地感受到军人的伟大、疆土的神圣、生命的顽强!我们用壮志男儿的铁血之躯、用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这广阔壮美且极度寒冷的雪域高原上浴血荣光,守护山河无恙,留下了对常人来说不可思议的壮举!留下了许多历久弥新的回忆。
一腔热血报国志,戎马生涯难忘记。十四年高原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时常映入我的梦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87年陪同张振堂将军对印战役勘察的那段往事。1987年6月印军在边境不断挑衅,造成防区局势十分紧张。军区成立战役勘察分队,我也光荣地成为分队一员。我们在边境一线翻山越岭,穿禁区、越冰川、走边防、谈斗争,做好了打击一切敢于来犯之敌的准备!摸爬滚打19天,连续作战,在勘察过程中因为环境极度恶劣,分队多位首长都病倒在高原上。在任务顺利完成返回至三十里营房(地名,为兵站)时,因大雪封山,勘察分队被迫原地待命。
晚上八点,随行的军区作战处肖金夫处长向我传达命令,“务必在明天下午六点前安全返回军区,首长另有重任。”我深知任务艰巨,但军令如山,我立即对车辆和各种装备做了认真仔细的检查和清点。深夜我躺在床上,心装任务,毫无睡意。我首先把明天即将艰难行进的六百一十三公里冰雪道路和要翻越的黑卡、麻扎和库地等三个达坂的地形地貌在脑海里进行了多次模拟推演,将多年来自己在新藏公路上所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险情进行了回放总结。我深知这次任务艰巨和责任重大,并告诫自己确保安全,谨慎驾驶!
    在似睡非睡中就到了凌晨五点出发的时间,我快速背起装备冲出门外,只见鹅毛大雪漫天狂舞,天地同色。大雪扑面而来,狠狠地抽打在我的脸上,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片在刮割着,钻心的疼,凌冽刺骨的寒风横冲直撞,将我推了好几个踉跄。地面上,昨夜几个小时的大雪已有四十多公分厚,一脚下去积雪至膝盖。当将军和各位首长登车后,在分队其他首长的相送下,我驾车碾压着齐膝深的大雪艰难驶出了三十里营房,在这条雪、天、路浑然一体的冰雪国道上缓慢前行。
寒冷的狂风呼啸,车子在风中摇曳,我稳住身体,双手紧握方向,不敢有丝毫大意,尽量使身体前倾,靠近挡风玻璃,以方便观察路况。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鹅毛大雪中,我凭借着多年冰雪道路驾驶经验和对这条道路的路况记忆,在厚厚的积雪上冷静操作,谨慎驾驶、缓缓前行。由于积雪太厚,没有路标,无法确定行驶的正确方位和方向,我只好时不时地停下车来,在接近零下30度的气温下,用手脚爬冰刨雪来确定路标,寻找方位。就这样十公里、二十公里艰难地摸索前行。当车辆行驶到一处十分简陋,连栏杆都没有的无名大桥时,桥下河面冰封,空中飘着鹅毛大雪,桥面冰雪重重,贸然过桥十分危险。为了安全起见,我便停车对桥况进行仔细检查,在没有绝对安全的把握下,我首先请各位首长下车,然后驾驶车辆小心翼翼地过桥,再步行陪同和搀扶各位首长过桥。等首长们安全登车后,我又对车辆进行了途中检查,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嗷、嗷、嗷”的狼叫声,我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立即登车起步前行。这时,我从倒车镜上看到桥边山坡上的一群饿狼凶猛地向我们飞奔而来,尾随着我们的车辆跑了好一阵,才不甘情愿地无奈慢慢散去。在这高原冰天雪地的夜晚,遇到狼群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及时果断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车辆经过麻扎达坂时,我停车对达坂的路况进行了仔细的察看,因为道路坡度陡峭,积雪较厚,轮胎打滑十分严重,山高路险影响安全。若在此地停待时间长,不但会影响任务的按时完成,各位首长有可能会被冻伤。我将车上的水和军用压缩饼干拿给各位首长,又从车上拿下两条军大衣,用铁丝固定在车辆的后轮,在固定过程中,因为气温太低双手要不断变换,不然工具和手会粘连在一起。接着我又用背包带分别绕在车轮上,这样就基本上减轻了车辆的打滑,有效地解决了冰雪大坂上的起步停车难题。一个个难题接二连三,凭借多年来冰雪道路的驾驶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见招拆招,不断克服困难,化解难题,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极地冰雪行,我们顺利地通过了麻扎大坂。然而我的左手也因多次的刨冰爬雪被冻伤,后来被诊断为甲床坏死,并造成了终生的左手食指残疾!
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天气变幻无常,气象万千,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有时在几公里内都会出现西边日出东边雪的不同景象。在艰难的行进中,雪停了,路上的雪也基本融化了。车辆高速行驶在茫茫的戈壁上,又卷起了厚厚的尘土,因为最艰险的冰雪道路已基本走完,我的心情也好多了。到了库地达坂,这里的地势更凶险,一面是悬崖绝壁、一面是万丈深渊,是恶性事故的多发地。当我们的车辆好不容易地缓慢行驶到库地达坂顶峰时,不巧对面迎来了送兵车队,因路面狭窄根本无法错车。此刻首长一声令下:“让部队先过!”,我将车辆后倒了约一公里,才好不容易找到会车位置。当将军和各位首长们站在车前举起右手,用军人最高的礼仪为那些威武可爱的士兵们敬礼送行时,军车驾驶员们聚精会神,喇叭长鸣,战友们十分激动,有的鼓掌,有的敬礼,有的高呼!在这达坂顶峰,此时此景,有谁能不为之感动?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士兵和将军的昆仑巧遇。这次巧遇,犹如将军昆仑途中为将士壮行,又如将军的战前天路点兵。
车辆在十分狭窄的蛇形路面上盘旋着忽上忽下,卷起一路尘土,时而在高入云端的山间上绕行攀登,时而在河谷中的鹅卵石上巅波前行。一会儿披荆斩棘谨慎慢行,一会儿箭一般地飞奔而去。我很清楚,这一路上将军和各位首长都默默地为我捏着一把汗。在车辆顺利通过零公里后,将军长出一口气,由衷地说道:“这次任务一定要给小胡请功!一定要给这次任务请功!”。将军简短而铿锵有力的指示使我热泪盈眶,信心倍增!车内一路上压抑的气氛终于活跃起来,我们于六点前顺利到达军区。虽然我因冻伤住进了医院,但我圆满完成了这次仼务,感到非常自豪。
    任务完成后,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年昆仑万重雪,茫茫戈壁风沙多。唯有军旗迎风展,中印边境做奉献。冰雪千里谁称雄,雪域高原边防兵。”我曾和战友们用双脚丈量雪域高原上的边境线,我曾和战友们用宝贵的青春在世界屋脊上承受着超强的紫外线!我曾和战友们用坚强的体魄来挑战冰雪高原缺氧的极限!我曾和战友们驾车碾压着新藏死亡天路上的河流和冰川!我曾和战友们多次与雪崩和泥石流擦肩而过,风餐露宿在戈壁沙漠!我曾和战友们用我们美丽的青春在这与世隔绝的青藏高原上忍受着孤独和寂寞,我曾驾车在茫茫昆仑山与羊群和驼队为伴,也曾驾车在无人区与狼群和雪豹同行。为守疆土,我14年摸爬滚打在生死一线,14年只为一个国——中国!14年只为一个梦——中国梦!当年的那种忠诚、敬业和担当一直激励着我在不同岗位上尽心尽责。感谢多年军旅生涯对我的锤炼和培养,我更无悔用青春和生命在雪域高原为国戍边的14年。(写于2021年7月10日)
(作者,胡东坡,河南灵宝人,1980年入伍,在南疆军区阿里军分区从事多年驾驶运输工作,曾参加过“八七”中印战役勘察、中巴特运、乌恰县地震大救援、西北五省军民共建等任务,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1993年作为志愿兵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三门峡交通局工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驾车安全行驶100余万公里,曾获得全省机动车安全驾驶奖,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曾在《三门峡日报》等媒体发表过《雪域高原》《隔不断的军人情结》等文章。)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豫ICP备2021035336号-4